2025年4月,歐盟委員會在REACH與CLP法規主管部門聯席會議(CARACAL)上公布了《化學品注冊、評估、授權和限制條例》(REACH)的全面修訂提議。
提議內容涵蓋注冊內容更新、納米材料定義、供應鏈數字化、授權限制流程簡化、海關執法強化等核心領域。
作為歐盟REACH法規實施近20年來的首份系統性修訂提議,其修訂初衷旨在解決現行制度實施中的結構性矛盾。
但從當前產業界的審慎態度與關鍵技術節點的實施難度來看,該方案在利益平衡與實操層面仍面臨多重挑戰,其最終落地效果尚待實踐驗證。
什么是CARACAL?
REACH與CLP法規主管部門聯席會議(Competent Authorities for REACH and CLP,CARACAL)是歐盟化學品監管體系中的核心協調機制,是一個為歐盟提供立法建議的組織,CARACAL會議動向直接反映歐盟監管趨勢,企業可通過跟蹤其動態預判合規要求變化。
核心修訂內容
1. 注冊要求更新,注冊有效性以及聚合物注冊擬發生重大變革
注冊有效期統一為10年, 如果卷宗未更新或者發現不合規,ECHA有權撤銷注冊號;
針對生產或者進口超過1噸/年的聚合物,企業需先進行通報,并將根據危害標準確定需要進行聚合物本身注冊的物質;
滿足以下情況時需要更新卷宗:
物質被列為SVHC;
1-10噸的簡化注冊(即卷宗中只提供理化數據)應更新為全數據要求。
推動數據共享,減少動物實驗;
建議刪除REACH法規中附件III和XIII,并更新附件I、VI-X和XI等數據要求。
2. 進一步明晰納米材料的管控要求,擬增加下游用戶申報
法規將采用2022年歐盟對納米材料定義;
明確數據要求,特別是下游用戶需報告納米形態特征及安全評估數據。
3. 加強官方評估和合規審查,賦予ECHA更大的權利
ECHA可因注冊卷宗不完整或企業未響應官方評估而撤銷注冊號;
在測試提案和卷宗完整性決議評估過程中,允許用其他方案(比如 read-across)代替實際測試;
官方可基于潛在風險、結構類似物/成分/降解產物等因素篩選需進行物質評估的物質;
新增PMT(持久性、移動性有毒物質)、vPvM(超持久超移動物質)及內分泌干擾物(EDs)評估要求;
針對特定情景(如評估決策期間企業停產)制定明確流程。
4. 簡化授權與限制流程,優化監管工具和創新
引入“監管管理選項分析”(RMOA)以評估最佳監管工具;
授權應優先選擇高產量物質、少量用戶/用途物質、附件XIV中的替代物質;
若授權申請被拒,企業需在規定過渡期內停止使用該物質;
對特定危害分類(如CMR)的化學品實施統一風險管理;
在提交限制提案前,企業需提供物質用途、暴露數據及替代品信息。
5. 供應鏈數字化轉型,推行數字產品護照(DPP)和電子SDS
推行數字產品護照(DPP);
引入統一的SDS電子格式,以支持整個供應鏈的數字交換。
6. 強化跨境監管協同,提高海關合規審查和驗證的能力
進口商需在清關時提供安全數據表(SDS),并自動驗證注冊號/授權號;
推動REACH系統與歐盟海關單一窗口互聯,4年內完成技術對接;
確定國家執法系統的標準,并在成員國之間進行系統和特別審計。
后續發展
歐盟環境總司表示,此次修訂旨在應對全球化供應鏈挑戰,平衡企業合規成本與公共健康環境權益,標志著歐盟化學品監管向更智能、更協同的方向邁進。
下一步,修訂提議將進入成員國磋商與公眾咨詢階段,相關公眾咨詢將于4月25日截止,最終立法預計于2025年底發布。
盡管歐盟監管機構高調宣稱REACH修訂設想標志著法規的“簡化”與“現代化”,歐洲化工行業卻集體發出尖銳警告,這場被包裝成“綠色轉型”的政策狂歡,實質是脫離工業血肉的紙上談兵。
數字產品護照(DPP)、海關自動化的技術標準設定爭議、注冊號10年有效期以及聚合物整體合規帶來的成本攀升、進口管控引發的貿易摩擦,這些無疑都在表明現有REACH修訂設想的不切實際。
因此從紙面規則到真正的落地生根,歐盟REACH法規的修訂實施預計還要走很長的路。
我們秉承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,以客戶為中心,高效統籌安排測試計劃,竭力縮短測試時間的周期,為客戶提供快捷、公正的第三方咨詢檢測等服務。服務區域遍布廣東廣州、深圳、東莞、佛山、中山、珠海、清遠、惠州、茂名、揭陽、梅州、江門、肇慶、汕頭、潮州、河源、韶關及全國各地如您有相關產品需要咨詢,歡迎您直接來電咨詢我司工作人員,獲得詳細的費用報價與周期方案等信息,深圳訊科期待您的光臨!